9月29日,中国排协公布了2022-2023赛季排超联赛竞赛规程。根据排协公布的规程显示,新赛季女排联排将采用分站赛会制和主客场制。第一阶段分站赛从11月10日至12月1日,第二阶段排位赛从12月6日至明年1月10日,半决赛12月28日打响,冠军将在明年1月17日产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排超联赛大幅放宽了外援政策,不仅不限外援引进数量,而且位置和上场人数也没有限制。中国女排兵败东京奥运会以后,总局深刻认识到了联赛水平不高给国家队带来的负面影响。于是排球改革会议上,对排球人提出了深化排球改革的要求,要求排球人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魄力。时任排管中心主任的李全强根据总局的指导方针,制定出了深化改革的方案,并得到了总局的认可,只不过具体内容当时并未对外公布。不过,根据排管中心在会议后一系列的举动看,李全强所制定改革方案的中心思想应该就是“引进来,走出去”。如今排超联赛竞赛规则公布,坐实了排球改革“引进来,走出去”的主导思路。其中“引进来”,目的是为了通过引进高水平外援提高联赛关注度、欣赏性、和竞技水平,从而达到提高联赛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目的,最终为球员搭建一个更具锻炼意义和成长价值的平台。而“走出去”则是为了通过开拓球员眼界,增长见识,从而达到提高球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。总之,不管是“引进来”,还是“走出去”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国家队培养更优秀的人才。在目前排超各支球队中,一直坚持遵循排球发展规律,通过引进外援提高联赛竞技水平,提高球队竞争力的球队不少,但一直秉承全华班理念的球队也存在。其中通过引进外援以提高联赛竞技水平的代表球队有天津女排、上海女排和北京女排等三大直辖市球队。而坚持全华班球队的代表则是以江苏女排、辽宁女排、山东女排为主。不过辽宁女排早在两个赛季之前就已经转变了观念,而山东女排在本赛季也将脱离全华班阵营,目前或许就只剩下江苏女排在坚守全华班的理念了。有球迷认为,江苏女排坚守全华班理念是为了更好地给国家队培养和输送人才,而引援球队则会压缩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,抑制本土球员的发展。可事实却是,不管是过去20多年间为国家队输送的奥运国手,还是从目前国家队主力球员所占的比例来看,全华班球队代表江苏女排都不及引援球队代表天津女排,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双方人口基数差距较大的基础上。这无疑说明,全华班球队能更好地为国家队培养、输送人才的说法是不准确的,也是不符合排球发展规律的。今年的不限制外援政策也佐证了这一点。不过,不限制外援政策可能会令排超联赛强弱更加分明,也可能会让全华班球队愈发举步维艰,很有可能会出现破罐破摔的局面。还是以江苏女排为例,她们在上赛季刚刚经历了新老交替,球队正处于爬坡阶段,虽然也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,但那是建立在各队基本都没有引进外援的前提下。而且可以看出除天津女排自成一档外,其他球队的水平其实没有太大差距。一旦其他球队引援,以江苏女排为代表的全华班球队很有可能就此没落,从而沦为排名垫底的球队。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心高气傲的江苏女排所不能接受的,那她们将何去何从呢?是继续坚守全华班理念在联赛中苦苦挣扎,还是放弃逆改革大潮而上的想法转投到引援球队阵营之中呢?笔者个人认为像江苏女排这种有争冠欲望,而且又有能力引援的全华班球队应该会转变思路,顺势而为。而一些没有雄厚资金支持的球队,即便有心引援,也是有心无力,只能通过从内部挖掘潜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。虽然从理论上和经验上说,引进外援对中国女排发展确实有帮助,但具体是利是弊,相信实践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。